量率对应。这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灵魂思想。 也就是份数法!

一、什么是量率对应?

:具体的数量(带单位),如 5 米、10 千克、20 元。
:分率(分数、百分数、比),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带单位。如 13\frac{1}{3}2525%、3:53:5

量率对应:已知一个具体的数量,并且知道它对应的分率,就可以求出单位“1”的量。

核心公式:
1=\text{单位“1”的量} = \frac{\text{已知的具体数量}}{\text{对应的分率}}
=1×\text{部分量} = \text{单位“1”的量} \times \text{分率}


二、量率对应的三步解题法

1. 找单位“1”

  • 通常“的”字前面的量是单位“1”。
    例:甲的23\frac{2}{3} → 单位“1”是甲。

  • “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
    例:比乙多14\frac{1}{4} → 单位“1”是乙。

2. 写量率关系

根据题意写出已知数量和它对应的分率。

3. 用公式计算

1=\text{单位“1”} = \frac{\text{已知量}}{\text{分率}}


三、经典例题

例题:一本书,第一天看了 14\frac{1}{4},第二天看了余下的 23\frac{2}{3},还剩 50 页。这本书共多少页?

  1. 第一次看后:剩下 114=341 - \frac14 = \frac34

  2. 第二次看余下的 23\frac23:即看了 34×23=12\frac34 \times \frac23 = \frac12(全书的一半),所以剩下 3412=14\frac34 - \frac12 = \frac14
    不对,要小心:第二天看的是“余下”的 23\frac23,所以第二天后剩下的是余下的 123=131 - \frac23 = \frac13
    即第二天后剩下的页数占全书的:34×13=14\frac34 \times \frac13 = \frac14

  3. 量率对应:剩下的 50 页 ↔ 全书的 14\frac14
    =50÷14=50×4=200 \text{全书页数} = 50 \div \frac14 = 50 \times 4 = 200 \ \text{页}


四、量率对应的常见题型

  1. 已知部分求整体(如上例)。
  2. 已知整体求部分:整体 × 分率 = 部分。
  3. 倒推问题:从最后结果反推初始量。
  4. 盈亏问题:利用分率差求单位“1”。

五、易错点

  1. 单位“1”不统一:题中单位“1”变化时(如“余下的”),要重新确定单位“1”。
  2. 量和率不对应:必须确保已知的数量和使用的分率是针对同一个单位“1”的。
  3. 多步运算错误:连续分率要逐步计算,避免跳步。

六、记忆口诀

单位“1”量找准,
量率对应关系明;
知量求一用除法,
知一求量用乘法。


量率对应是小学高年级分数应用题的核心方法,熟练掌握后,绝大多数分数问题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