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数学概念,来自于 比例

“内项积 = 外项积” 是比例的一个基本性质,也常被称为 交叉相乘法比例的基本性质


1. 首先,理解什么是“内项”和“外项”

在一个比例式中,比如:
a : b = c : d
(读作 “a 比 b 等于 c 比 d”)

这四个数有特定的名称:

  • ad 叫做 外项,因为它们处在比例式的两端。
  • bc 叫做 内项,因为它们处在比例式的中间。
  外项    内项
   ↓       ↓
   a   :   b   =   c   :   d
                   ↑       ↑
                  内项    外项

2. “内项积 = 外项积” 是什么意思?

这个性质指出:在任何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

用上面的例子就是:
a × d = b × c

为什么这个性质成立?
我们可以从比例的基本定义来推导。比例 a : b = c : d 意味着分数 a/bc/d 是相等的。

a / b = c / d

为了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两边同时乘以 bd 来消去分母:

  1. 两边同时乘以 b: a = (c × b) / d
  2. 两边再同时乘以 d: a × d = b × c

看!我们就得到了 a × d = b × c


3. 这个性质有什么用?(非常重要)

这个性质是解决比例问题最强大的工具之一,主要有三大用途:

用途一: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问题: 判断 6 : 10 和 9 : 15 是否能组成比例?
解答:

  1. 假设它们能组成比例:6 : 10 = 9 : 15
  2. 计算 内项积:10 × 9 = 90
  3. 计算 外项积:6 × 15 = 90
  4. 因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90 = 90),所以这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用途二:解比例方程(求未知数)

这是最常见的用途。比如:
问题: 解比例 x : 3 = 8 : 12
解答:

  1. 写出比例式:x / 3 = 8 / 12
  2. 运用“内项积 = 外项积”: x × 12 = 3 × 8
  3. 计算得出: 12x = 24
  4. 解得: x = 24 / 12 = 2

用途三: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 小明买5个苹果花了20元,照这样计算,买8个同样的苹果需要多少钱?
解答:

  1. 设买8个苹果需要 x 元。
  2. 因为单价相同,所以价格与数量成正比,可以列出比例:5个 : 20元 = 8个 : x元
  3. 运用“内项积 = 外项积”: 5 × x = 20 × 8
  4. 计算: 5x = 160
  5. 解得: x = 32 元

总结

“内项积 = 外项积” 是比例的一个决定性性质。

  • 形式: 如果 a : b = c : d,那么 a × d = b × c。
  • 本质: 它源于相等的分数在交叉相乘后依然相等。
  • 应用: 它是判断比例是否成立求解比例未知数解决各种正比例实际问题的基石。